问题1 什么是ROC曲线?

ROC曲线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的简称,中文名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”ROC曲线源于军事领域,而后在医学领域应用甚广,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”这一名称也正是来自于医学领域。ROC曲线的横坐标为假阳性率(False Positive RateFPR);纵坐标为真阳性率(True Positive RateTPR)。FPR和TPR的计算方法分别为

上式中,P是真实的正样本的数量,N是真实的负样本的数量,TPP个正样本中被分类器预测为正样本的个数,FPN个负样本中被分类器预测为正样本的个数。
只看定义确实有点绕,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,我们举一个医院诊断病人的例子。假设有10位疑似癌症患者,其中有3位很不幸确实患了癌症(P=3),另外7位不是癌症患者(N=7)。医院对这10位疑似患者做了诊断,诊断出3位癌症患者,其中有2位确实是真正的患者(TP=2)。那么真阳性率TPR=TP/P=2/3。对于7位非癌症患者来说,有一位很不幸被误诊为癌症患者(FP=1),那么假阳性率FPR=FP/N=1/7。对于该医院这个分类器来说,这组分类结果就对应ROC曲线上的一个点(1/72/3)。

问题2 如何绘制ROC曲线?

事实上,ROC曲线是通过不断移动分类器的截断点来生成曲线上的一组关键点的,通过下面的例子进一步来解释“截断点的概念。
在二值分类问题中,模型的输出一般都是预测样本为正例的概率。假设测试集中有20个样本,样本按照预测概率从高到低排序。在输出最终的正例、负例之前,我们需要指定一个阈值,预测概率大于该阈值的样本会被判为正例,小于该阈值的样本则会被判为负例。比如,指定阈值为0.9,那么只有第一个样本会被预测为正例,其他全部都是负例。上面所说的“截断点指的就是区分正负预测结果的阈值。通过动态地调整截断点,从最高的得分开始(实际上是从正无穷开始,对应着ROC曲线的零点),逐渐调整到最低得分,每一个截断点都会对应一个FPRTPR,在ROC图上绘制出每个截断点对应的位置,再连接所有点就得到最终的ROC曲线。
其实,还有一种更直观地绘制ROC曲线的方法。首先,根据样本标签统计出正负样本的数量,假设正样本数量为P,负样本数量为N;接下来,把横轴的刻度间隔设置为1/N,纵轴的刻度间隔设置为1/P;再根据模型输出的预测概率对样本进行排序(从高到低);依次遍历样本,同时从零点开始绘制ROC曲线,每遇到一个正样本就沿纵轴方向绘制一个刻度间隔的曲线,每遇到一个负样本就沿横轴方向绘制一个刻度间隔的曲线,直到遍历完所有样本,曲线最终停在(1,1)这个
点,整个ROC曲线绘制完成。

问题3 如何计算AUC

顾名思义,AUC指的是ROC曲线下的面积大小,该值能够量化地反映基于ROC曲线衡量出的模型性能。计算AUC值只需要沿着ROC横轴做积分就可以了。由于ROC曲线一般都处于y=x这条直线的上方(如果不是的话,只要把模型预测的概率反转成1−p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分类器),所以AUC的取值一般在0.51之间。AUC越大,说明分类器越可能把真正的正样本排在前面,分类性能越好。

问题4 ROC曲线相比P-R曲线有什么特点?

相比P-R曲线,ROC曲线有一个特点,当正负样本的分布发生变化时,ROC曲线的形状能够基本保持不变,而P-R曲线的形状一般会发生较剧烈的变化。
这个特点让ROC曲线能够尽量降低不同测试集带来的干扰,更加客观地衡量模型本身的性能。这有什么实际意义呢?在很多实际问题中,正负样本数量往往很不均衡。比如,计算广告领域经常涉及转化率模型,正样本的数量往往是负样本数量的1/1000甚至1/10000。若选择不同的测试集,P-R曲线的变化就会非常大,而ROC曲线则能够更加稳定地反映模型本身的好坏。所以,ROC曲线的适用场景更多,被广泛用于排序、推荐、广告等领域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选择P-R曲线还是ROC曲线是因实际问题而异的,如果研究者希望更多地看到模型在特定数据集上的表现,P-R曲线则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其性能。
Logo

魔乐社区(Modelers.cn) 是一个中立、公益的人工智能社区,提供人工智能工具、模型、数据的托管、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,为人工智能开发及爱好者搭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。社区通过理事会方式运作,由全产业链共同建设、共同运营、共同享有,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