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行comfyui Wan2.1 文生视频工作流,问题总结
ComfyUI 的文生图工作流(Text-to-Image)是一个基于节点化操作的多阶段生成过程,其核心逻辑是将文本提示词逐步转化为图像,涉及模型加载、文本编码、潜空间生成、采样解码等步骤。以下是其完整运行过程及可能导致速度缓慢的原因分析:
第一次跑comfyUI 遇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:
1:comfyui 页面文件太小,无法完成操作
2:运行完成以后 运行结果(webp) 文件存储到哪里去了
3:把comfyui 安装到了,机械硬盘上了。倒是运行一个简单的文生图8分钟
第一个:遇到ComfyUI页面文件(虚拟内存)不足的问题
*1. 手动增加虚拟内存(Windows系统)*
步骤:
-
打开系统属性
-
- 右键点击 “此电脑” 或 “我的电脑” → 选择 “属性”。
- 点击右侧的 “高级系统设置”。
-
进入虚拟内存设置
-
- 在 “高级” 选项卡 → “性能” 区域点击 “设置”。
- 再次进入 “高级” 选项卡 → 点击 “更改”(虚拟内存部分)。
-
调整虚拟内存大小
-
- 初始大小:物理内存的1.5倍(如16GB内存 →
16*1.5*1024=24576 MB
)。 - 最大值:物理内存的3倍(如16GB →
16*3*1024=49152 MB
)。
- 初始大小:物理内存的1.5倍(如16GB内存 →
-
- 取消勾选 “自动管理所有驱动器的分页文件大小”。
- 选择ComfyUI所在的驱动器(通常是C盘)→ 选择 “自定义大小”。
- 建议值(根据物理内存调整):
- 点击 “设置” → “确定”,重启电脑生效。
*2. 清理磁盘空间*
- 确保目标驱动器(如C盘)有足够空间存放虚拟内存文件(至少预留10-20GB)。
- 使用磁盘清理工具或手动删除临时文件、缓存等。
*3. 优化ComfyUI配置*
-
指定临时文件路径:
在ComfyUI启动命令或配置文件中,将临时目录指向空间充足的磁盘(需修改config.json
或启动参数)。# 示例(命令行启动时指定路径) python main.py --temp-dir D:\comfyui_temp
-
降低工作流内存占用:
拆分大型工作流,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模型或高分辨率图像。
*4. 检查系统与日志*
- 查看错误日志:
打开ComfyUI的日志文件(通常位于comfyui.log
),确认具体错误信息。 - 系统事件查看器:
Win + R → 输入eventvwr.msc
→ 检查 Windows日志 > 系统 是否有内存相关错误。
*5. 其他可能性*
- 升级物理内存:若频繁遇到内存不足,考虑增加RAM(如从16GB升级到32GB)。
- 使用SSD:将虚拟内存文件设置在SSD驱动器上,提升交换速度。
第二个问题:运行完成以后 运行结果(webp) 文件存储到哪里去了
1:一般都存在再,comfyUI的安装目录里面的output 文件夹下面
工作流图片保存位置
第三个问题:跑一个文生图 RTX4060 8G为啥慢
ComfyUI 的文生图工作流(Text-to-Image)是一个基于节点化操作的多阶段生成过程,其核心逻辑是将文本提示词逐步转化为图像,涉及模型加载、文本编码、潜空间生成、采样解码等步骤。以下是其完整运行过程及可能导致速度缓慢的原因分析:
*一、文生图工作流的核心运行流程*
-
加载基础模型
-
- MODEL(图像生成模型)
- CLIP(文本编码器,将文字转为语义向量)
- VAE(潜空间与像素空间的转换器)
-
- 节点:
Load Checkpoint
- 作用:加载预训练的扩散模型(如 Stable Diffusion),包含三个核心组件:
- 耗时点:大模型(如 SDXL、FLUX 等)体积庞大(通常数 GB),加载到显存需要时间,尤其是首次启动时。
- 节点:
-
文本编码
-
- 节点:
CLIP Text Encode
(正/负提示词) - 作用:将用户的文字描述(如 “beautiful scenery”)和负面提示词(如 “watermark”)编码为模型可理解的语义向量。
- 耗时点:复杂的提示词需要更长的编码时间,尤其是使用多语言或长文本时。
- 节点:
-
初始化潜空间
-
- 节点:
Empty Latent Image
- 作用:创建初始的潜空间画布(Latent Space),定义生成图像的尺寸(如 512x512)。
- 耗时点:高分辨率(如 1024x1024)会增加后续采样计算量。
- 节点:
-
扩散采样生成
-
- Steps(迭代步数,通常 20-30 步)
- CFG Scale(提示词相关性,值越高越贴近文本)
- Sampler(如 Euler a、DPM++ 2M)
-
- 节点:
KSampler
- 作用:结合模型、提示词和潜空间,通过迭代去噪生成潜空间图像。关键参数包括:
- 耗时点:高步数(Steps)和复杂采样器(如 DPM++)显著增加计算时间。
- 节点:
-
解码与保存
-
- 节点:
VAE Decode
+Save Image
- 作用:将潜空间图像解码为可视像素图像,并保存到本地。
- 耗时点:大尺寸图像解码需要更多显存和计算资源。
- 节点:
*二、运行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*
-
模型加载与初始化
-
- 首次加载模型:需要从硬盘读取大模型文件到显存,若磁盘速度慢(如 HDD)或显存不足,会显著延迟启动时间。
- 冷启动问题:长时间未使用后,函数计算环境可能回收实例,重新加载模型需重复初始化。
-
显存与计算资源限制
-
- 显存不足:高分辨率图像或复杂模型(如 SDXL、FLUX)占用大量显存,可能导致显存溢出(OOM),触发降速或失败。
- GPU 性能瓶颈:低端显卡(如 GTX 1060)难以高效处理扩散模型的并行计算。
-
节点配置与参数选择
-
- 高步数(Steps):例如设置 50 步会比 20 步耗时增加 2 倍以上。
- 复杂采样器:DPM++ 2M 等算法精度高但计算密集。
- 分块放大流程:如使用分块采样器(Tiled KSampler)或 UltimateSD 插件时,分块处理会增加显存交换频率。
-
插件与依赖影响
-
- 插件冲突:某些插件(如 ControlNet、VideoHelperSuite)可能引入额外计算或依赖加载。
- 环境配置问题:缺少 FFmpeg 或 OpenCV 等依赖库,可能触发后台安装或报错。
-
系统与网络因素
-
- 磁盘 I/O 瓶颈:频繁读写临时文件或缓存时,低速硬盘会拖累整体流程。
- 网络延迟:在线下载模型或插件时,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等待。
*三、优化速度的实用建议*
-
硬件与资源优化
-
- 使用 SSD 提升模型加载速度,确保显存充足(建议至少 8GB 显存)。
- 在函数计算环境中,开启 镜像加速 或设置 预热策略 减少冷启动时间。
-
参数调整
-
- 降低 Steps(如 20-25 步)和 CFG Scale(如 7-8)。
- 选择轻量采样器(如 Euler a)而非 DPM++ 系列。
-
工作流简化
-
- 移除不必要的节点(如重复的 ControlNet 或插件)。
- 对高分辨率需求,优先使用 潜在放大(Latent Upscale)而非直接生成大图。
-
环境与依赖管理
-
- 定期清理插件和模型,避免冗余文件占用资源。
- 确保 FFmpeg、OpenCV 等依赖库已正确安装并更新。
-
使用高效模型
-
- 选择优化后的模型(如 FLUX 或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),其生成速度和质量可能优于传统 SDXL。
*四、最后*
ComfyUI 的文生图工作流因其模块化设计具备高度灵活性,但性能受模型复杂度、硬件配置和参数设置的多重影响。通过优化显存分配、简化工作流、选择高效模型,可显著提升生成速度。对于进阶用户,结合分块采样、插件管理等功能,可在速度与质量间找到平衡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ComfyUI,我在去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,撰写并录制了一套ComfyUI的基础教程,共六篇。这套教程详细介绍了选择ComfyUI的理由、其优缺点、下载安装方法、模型与插件的安装、工作流节点和底层逻辑详解、遮罩修改重绘/Inpenting模块以及SDXL工作流手把手搭建。
由于篇幅原因,本文精选几个章节,详细版点击下方卡片免费领取
一、ComfyUI配置指南
- 报错指南
- 环境配置
- 脚本更新
- 后记
- …
二、ComfyUI基础入门
- 软件安装篇
- 插件安装篇
- …
三、 ComfyUI工作流节点/底层逻辑详解
- ComfyUI 基础概念理解
- Stable diffusion 工作原理
- 工作流底层逻辑
- 必备插件补全
- …
四、ComfyUI节点技巧进阶/多模型串联
- 节点进阶详解
- 提词技巧精通
- 多模型节点串联
- …
五、ComfyUI遮罩修改重绘/Inpenting模块详解
- 图像分辨率
- 姿势
- …
六、ComfyUI超实用SDXL工作流手把手搭建
- Refined模型
- SDXL风格化提示词
- SDXL工作流搭建
- …
由于篇幅原因,本文精选几个章节,详细版点击下方卡片免费领取

魔乐社区(Modelers.cn) 是一个中立、公益的人工智能社区,提供人工智能工具、模型、数据的托管、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,为人工智能开发及爱好者搭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。社区通过理事会方式运作,由全产业链共同建设、共同运营、共同享有,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