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模型(如Transformer类模型、LLM)的资源管理和开发流程中,“训练”和“推理”是两个核心概念,分别对应模型的构建实际应用阶段:

  • 训练是模型的“学习过程”,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。
  • 推理是模型的“应用过程”,需要高效和低成本。

1. 训练(Training)

定义
训练是指通过大量数据和计算资源,让模型学习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,最终生成一个可用的模型权重参数。训练过程是模型从“无序”到“有序”的过程。

关键点

  • 数据输入:需要海量标注数据(如文本、图像等)作为训练素材。
  • 目标:最小化损失函数(Loss Function),使模型输出与真实标签尽可能一致。
  • 计算资源需求
    • 高性能GPU/TPU集群(如NVIDIA A100、H100)。
    • 大量内存(显存)和存储(数据集)。
  • 耗时:训练周期长(几天到几周),尤其是大模型(如GPT-3、LLaMA)。
  • 典型任务
    • 预训练(Pre-training):模型从零开始学习通用知识(如语言模型)。
    • 微调(Fine-tuning):在特定任务上调整模型参数(如分类、问答)。

示例
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语言模型,可能需要数百块A100 GPU并行计算数周,消耗数百万美元的算力成本。


2. 推理(Inference)

定义
推理是指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,用于对新输入数据进行预测或生成结果(如回答问题、生成文本)。推理是模型的“实际应用”阶段。

关键点

  • 数据输入:单条或批量的新数据(如用户输入的query)。
  • 目标:高效、低延迟地输出结果(如聊天机器人实时回复)。
  • 计算资源需求
    • 通常使用单卡GPU或专用推理芯片(如NVIDIA T4、H100)。
    • 对显存和吞吐量要求较高,但单次计算量低于训练。
  • 优化方向
    • 模型压缩(如量化、剪枝、蒸馏)。
    • 批量处理(Batching)和缓存机制。
  • 典型场景
    • 实时对话(如Chatbot)。
    • 图像识别、推荐系统等。

示例
用户在手机上提问“今天天气如何?”,模型在100ms内生成回答,这就是一次推理过程。


3. 训练 vs 推理 的核心区别

维度 训练(Training) 推理(Inference)
目标 学习模型参数(权重) 使用模型参数生成结果
数据规模 海量数据(TB级) 单条或批量数据(MB级)
计算资源 高性能GPU集群,高成本 单卡GPU或专用芯片,成本较低
耗时 长(小时到数周) 短(毫秒到秒级)
优化重点 模型精度(Accuracy) 延迟(Latency)和吞吐量(Throughput)
典型技术 分布式训练、混合精度训练、梯度下降 模型压缩、量化、KV Cache、批处理

4. 相关扩展

相关术语扩展:

  • 微调(Fine-tuning):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,用小数据集进一步优化模型。
  • 蒸馏(Distillation):用大模型(教师模型)指导小模型(学生模型)训练,降低推理成本。大模型笔记_知识蒸馏概念_csdn大模型 蒸馏-CSDN博客
  • 量化(Quantization):将模型参数从32位浮点数压缩为8位或更低,减少显存占用。
  • KV Cache:推理时缓存中间结果(如Attention的Key/Value矩阵),加速生成过程。
  • 批处理(Batching):将多个推理请求合并处理,提高GPU利用率。

推理细分类:

推理又可以细分为:“批量推理”(Batch Inference) 和 “在线推理”(Online Inference 或 Real-time Inference) 两种模式,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 数据处理的时机、规模和性能要求。

维度 批量推理 在线推理
定义

批量推理是指将大量数据一次性输入模型进行预测,通常用于离线处理场景。数据可能存储在数据库、文件系统或数据湖中,模型在完成预测后输出结果。

在线推理是指模型实时处理单个或少量数据请求,并立即返回预测结果。通常用于需要低延迟的交互式场景。

数据规模

大量数据(批量处理),例如数百万条记录

单条/少量数据(实时处理)

延迟要求

可接受高延迟(分钟到小时)

要求低延迟(毫秒到秒级)

资源类型

CPU 集群、分布式计算框架(如 Spark)

GPU/TPU、高性能服务器

成本

相对较低(资源利用率高)

  • 通常使用廉价的计算资源(如 CPU 集群)。

相对较高(需持续高可用)

  • 需持续维护高可用服务,资源利用率可能较低。

典型技术栈

Hadoop、Airflow、批处理作业

TensorFlow Serving、TorchServe、Kubernetes

适用场景

离线分析、大规模数据处理。比如:

  • 电商平台每天凌晨处理全量订单数据,预测用户购买偏好。

  • 医疗领域批量分析历史病历数据,生成诊断报告。

实时交互、监控、API 服务。比如:

  • 用户在电商网站搜索商品时,实时返回个性化推荐。

  • 银行系统实时检测交易中的欺诈行为

衡量指标

TPD(Tokens Per Day):

  • 输入 TPD:表示模型在 一天内处理的输入标记(Token)数量。衡量模型批量处理输入数据的能力,直接影响任务吞吐量。

  • 输出 TPD:表示模型在 一天内生成的输出标记(Token)数量。衡量模型批量生成内容的速度,直接影响生成效率。

  • 两者共同决定了模型在 批量推理场景 中的 性能上限 和 成本结构(模型按token收费)。

    TPM(Tokens Per Minute)

    • 输入 TPM:表示模型在 每分钟内处理的输入token数量。衡量模型处理用户输入的能力,直接影响请求吞吐量。

    • 输出 TPM:表示模型在 每分钟内生成的输出token数量。衡量模型生成内容的速度,直接影响响应延迟。

    • 两者共同决定了模型在 在线推理场景 中的 性能上限 和 成本结构(模型按token收费)。


    4. 技术选型建


    5.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

    • 训练成本:大模型训练需要昂贵的硬件和能源(如GPT-3训练成本超千万美元)。
    • 推理效率:大模型的推理延迟高(如生成长文本可能需要数秒),需通过优化技术(如模型剪枝)解决。
    • 动态平衡:在模型精度(训练阶段)和推理速度/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    总结

    • 训练是模型的“学习过程”,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。
    • 推理是模型的“应用过程”,需要高效和低成本。
    • 在实际项目中,两者需要协同优化(如训练时设计轻量模型结构,推理时使用压缩技术)。
    Logo

    魔乐社区(Modelers.cn) 是一个中立、公益的人工智能社区,提供人工智能工具、模型、数据的托管、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,为人工智能开发及爱好者搭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。社区通过理事会方式运作,由全产业链共同建设、共同运营、共同享有,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。

    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