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搞懂多模态大模型:视觉-语言模型(VLM)大模型入门到精通,收藏这篇就足够了!
视觉与语言在人类认知中是天然融合的,而让机器也具备这种跨模态理解能力,正是视觉-语言模型(VLM)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人类通过眼睛看世界,通过语言描述世界。当我们看到一朵盛开的玫瑰,大脑会自动将视觉信息转换为"红色"、“花朵”、"美丽"等语言概念。反过来,当听到"夕阳西下"这个词汇时,脑海中会浮现出温暖的橙色天空画面。
视觉与语言在人类认知中是天然融合的,而让机器也具备这种跨模态理解能力,正是视觉-语言模型(VLM)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核心挑战:视觉像素与语言符号的鸿沟
计算机视觉模型(Computer Vision,CV)只会 “看” 不会 “说” ——它能识别图像中有一只猫,但无法用自然语言描述这只猫的特征;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,NLP)只会"说"不会"看"——它理解"猫"这个词的含义,但不知道真实的猫长什么样。
传统AI的局限性在于模态割裂,这种割裂导致了一个严重问题:机器无法建立视觉内容与语言描述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。
多模态视觉-语言模型(Vision-Language Model, VLM)则是一种能够同时理解图像(或视频)与文本,并建立两者的关联关系。它突破了传统单一模态(纯文本或纯视觉)模型的局限,实现跨模态的联合推理、生成与分析能力。
****VLM面临的挑战:****如何让机器建立起视觉感知与语言理解之间的桥梁?
(1)视觉世界:连续的像素宇宙
视觉信息是连续、稠密、高维的。一张224×224的RGB图像包含150,528个连续数值,每个像素的RGB值都在0-255之间连续变化。更重要的是,视觉信息具有强烈的空间结构性——相邻像素往往在语义上高度相关,一个物体的轮廓由连续的边缘像素构成,颜色渐变形成了纹理和光影效果。
# 视觉信息的连续性示例
import
torch
image
= torch.randn(
3
,
224
,
224
) # RGB图像
print
(f
"图像数据点数量: {image.numel()}"
) #
150
,
528
个连续值
# 相邻像素的语义相关性
center_pixel
= image[:,
112
,
112
] # 中心像素
neighbor_pixel
= image[:,
112
,
113
] # 相邻像素
# 在自然图像中,相邻像素的值通常非常接近
(2)语言世界:离散的符号空间
语言信息则是离散、稀疏、低维的。文字被分解为有限词汇表中的token序列,每个token对应一个整数ID。与视觉不同,语言具有严格的序列结构性——词汇的顺序直接决定语义,"狗咬人"和"人咬狗"是完全不同的意思。
# 语言信息的离散性示例
text
=
"一只黑色的野狗在马路上咬人"
tokens
= [
"一只"
,
"黑色"
,
"的"
,
"野狗"
,
"在"
,
"马路上"
,
"咬人"
]
token_ids
= [
152
,
1876
,
34
,
2741
,
78
,
3821
,
1434
]
# 离散的整数序列
# 词汇顺序的重要性
original
=
"野狗在咬人"
# 清晰的语义
shuffled
=
"人在咬野狗"
# 语义完全混乱
VLM解决的方法:生成式统一架构 + 万物皆可Token化
通过建立统一的多模态表示空间,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token表示,然后在同一个架构中进行联合建模和推理。既然大语言模型擅长处理token序列,那么就把所有模态的信息都转换成token。
- 视觉token:将图像切分为固定大小的patches(如16×16像素块),每个patch编码为一个视觉token
- 语言token:保持传统的subword tokenization,每个词汇对应一个语言token
- 统一建模:将视觉token和语言token拼接成统一序列,用同一个Transformer架构处理
这种设计让模型能够在token级别建立跨模态的注意力连接,实现真正的视觉-语言理解。
# VLM的统一token化示例
def
vlm_tokenization
(
image, text
):
# 视觉token化:224×224图像 → 196个视觉token
vision_patches = divide_image_to_patches(image, patch_size=
16
)
# [196, 256]
vision_tokens = embed_patches(vision_patches)
# [196, 768]
# 语言token化:文本 → N个语言token
text_tokens = tokenize_text(text)
# [seq_len, 768]
# 统一序列:[CLS] + 视觉token + [SEP] + 语言token
unified_sequence = concat([
cls_token,
# [1, 768]
vision_tokens,
# [196, 768]
sep_token,
# [1, 768]
text_tokens
# [seq_len, 768]
])
return
unified_sequence
# [198+seq_len, 768]
架构设计:视觉-语言模型的技术路线
经过多年发展,VLM已进入第三代:生成式统一架构。
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模型包括GPT-4V、LLaVA、Qwen2.5-VL等,它们不仅能理解视觉内容,更能基于视觉输入生成自然语言响应,实现真正的视觉-语言对话。
(1)GPT-4V:统一架构的技术突破
GPT-4V的核心创新在于彻底打破了模态边界,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多模态架构。不同于传统的"视觉编码器+语言解码器"拼接方式,GPT-4V将视觉和语言信息在同一个Transformer中进行统一处理。
核心技术特点:
- 自适应视觉Token:支持任意分辨率和宽高比的图像输入,动态生成合适数量的视觉token
- 统一注意力机制:文本token和视觉token在同一注意力矩阵中交互,实现深度跨模态理解
- 多粒度视觉表示:同时捕捉像素级细节和语义级概念,支持从OCR到场景理解的多层次任务
这种设计让GPT-4V能够根据问题动态关注图像的不同区域,实现真正的"目标导向观察"。例如GPT-4V + TTS能够实现实时的体育赛事解说,通过逐帧分析足球比赛视频,动态识别球员位置、战术变化和关键时刻,生成专业的解说词并转换为自然语音输出,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观赛体验。
(2)LLaVA:模块化设计的工程智慧
LLaVA采用了经典的三段式架构:Vision Tower(视觉编码器)+ Vision Projector(视觉投影层)+ LLM Decoder(语言模型解码器)。这种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利用预训练模型的能力,用最小的训练成本实现强大的多模态能力。
核心技术特点:
- 分阶段训练策略:第一阶段冻结视觉编码器和语言模型,只训练投影层;第二阶段冻结视觉编码器,微调投影层和语言模型
- 两阶段训练策略:先进行特征对齐预训练,再进行指令微调
- 高效参数利用:新增参数量不到总参数的5%,却能实现完整的视觉对话能力
LLaVA的成功证明了"组合创新"的价值——通过巧妙的工程设计,将成熟组件组合出新的能力。
(3)Qwen2.5-VL:本土化与推理能力强化
Qwen2.5-VL在继承主流技术框架的基础上,针对中文场景和推理任务进行了深度优化。其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视觉处理和推理链路两个方面。
核心技术特点:
- 动态分辨率处理:支持256×256到1280×1280的任意分辨率,采用分块策略处理超高分辨率图像
- 增强推理架构:引入多步推理机制,支持 “观察→分析→推理→结论” 的完整思维链路
- 中文视觉优化:专门优化了对中文文字、标志、文档的理解能力
多步推理能力是Qwen2.5-VL的突出特点。模型能够先描述图像内容,再分析关键信息,最后得出推理结论,整个过程逻辑清晰、步骤完整。
如图所示:视觉特征输出后,传递到“Qwen2.5 LM Decoder”(基于通义千问语言模型的解码器),完成多模态推理(如图像描述、事件问答)。图中显示了完整的处理流程:视觉编码器提取特征 → 语言模型解码 → 生成文本输出(如结构化数据、时间点定位等)。
我们该怎样系统的去转行学习大模型 ?
很多想入行大模型的人苦于现在网上的大模型老课程老教材
,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,基于此我用做产品的心态来打磨这份大模型教程
,深挖痛点并持续修改了近100余次
后,终于把整个AI大模型的学习门槛,降到了最低!
在这个版本当中:
第一
您不需要具备任何算法和数学的基础第二
不要求准备高配置的电脑第三
不必懂Python等任何编程语言
您只需要听我讲,跟着我做即可,为了让学习的道路变得更简单,这份大模型教程已经给大家整理并打包分享出来
, 😝有需要的小伙伴,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
🆓↓↓↓
一、大模型经典书籍(免费分享)
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,那以下这些大模型书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。
二、640套大模型报告(免费分享)
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,涵盖了大模型的理论研究、技术实现、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。无论您是科研人员、工程师,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,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。(几乎涵盖所有行业)
三、大模型系列视频教程(免费分享)
四、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(免费分享)
我们把学习路线分成L1到L4四个阶段,一步步带你从入门到进阶,从理论到实战。
L1阶段:启航篇丨极速破界AI新时代
L1阶段:我们会去了解大模型的基础知识,以及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分析;学习理解大模型的
核心原理、关键技术以及大模型应用场景。
L2阶段:攻坚篇丨RAG开发实战工坊
L2阶段是我们的AI大模型RAG应用开发工程,我们会去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:包括Naive RAG、Advanced-RAG以及RAG性能评估,还有GraphRAG在内的多个RAG热门项目的分析。
L3阶段:跃迁篇丨Agent智能体架构设计
L3阶段:大模型Agent应用架构进阶实现,我们会去学习LangChain、 LIamaIndex框架,也会学习到AutoGPT、 MetaGPT等多Agent系统,打造我们自己的Agent智能体。
L4阶段:精进篇丨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
L4阶段:大模型的微调和私有化部署,我们会更加深入的探讨Transformer架构,学习大模型的微调技术,利用DeepSpeed、Lamam Factory等工具快速进行模型微调;并通过Ollama、vLLM等推理部署框架,实现模型的快速部署。
L5阶段:专题集丨特训篇 【录播课】
全套的AI大模型学习资源
已经整理打包,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
,免费领取

魔乐社区(Modelers.cn) 是一个中立、公益的人工智能社区,提供人工智能工具、模型、数据的托管、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,为人工智能开发及爱好者搭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。社区通过理事会方式运作,由全产业链共同建设、共同运营、共同享有,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