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新】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集(1981-2024年)
该书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2023年经济、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,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,是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。《中国统计年鉴2024》是一本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国家统计局,该书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2023年经济、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,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,是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
数据简介:《中国统计年鉴2024》是一本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国家统计局,该书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2023年经济、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,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,是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。
该书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2023年经济、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,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,是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。全书为中英文对照,书后附有光盘,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8个篇育,即:1.综合;2.人口;3.国民经济核算:4.就业和工资:5.价格:6.人民生活;7.财政:8.资源和环境;9.能源:10.固定资产投资;11.对外经济贸易;12.农业:13.工业;14.建筑业:15.批发和零售业:16.,运输、邮电和软件业;17.住宿、餐饮业和旅游:18.金融业;19.房地产;20.科学技术:21.教育:22,卫生和社会服务;23.文化和体育;24.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;25.城市、农村和区域发展;26.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:27.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;28.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;及附录:国际主要社会经济指标。
数据来源:原始数据来源历年《中国统计年鉴》
时间跨度:1981-2024年
数据范围:城市层面
数据格式:Excel、pdf和htm形式(2015-2024年为Excel格式)
数据指标:
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 |
|||
大类 |
表格序号 |
表格名称 |
|
综合 |
1-1 |
全国行政区划(2023年底) |
|
1-2 |
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|
||
1-3 |
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|
||
1-4 |
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 |
||
1-5 |
按主要行业分法人单位数 |
||
1-6 |
分地区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 |
||
1-7 |
按地区和控股情况分企业法人单位数 |
||
人口 |
2-10 |
分地区分性别、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(2023年) |
|
2-11 |
分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(2023年) |
||
2-12 |
分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(2023年) |
||
2-13 |
分地区按性别、受教育程度分的6岁及以上人口(2023年) |
||
2-14 |
分地区按性别分的15岁及以上文明人口(2023年) |
||
2-15 |
分地区按家庭规模分的户数(2023年) |
||
2-1 |
人口数及构成 |
||
2-2 |
人口出生率、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|
||
2-3 |
平均预期寿命 |
||
2-4 |
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|
||
2-5 |
分地区年末人口数 |
||
2-6 |
分地区年末城镇人口比重 |
||
2-7 |
分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、死亡率、自然增长率(2023年) |
||
2-8 |
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(2023年) |
||
2-9 |
分地区户数、人口数、性别比和户规模(2023年) |
||
国民经济核算 |
3-10 |
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|
|
3-11 |
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 |
||
3-12 |
实际最终消费及构成 |
||
3-13 |
居民消费水平 |
||
3-14 |
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|
||
3-15 |
资金流量表(非金融交易,2022年) |
||
3-16 |
资金流量表(金融交易,2022年) |
||
3-17 |
企业、广义政府与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及比重 |
||
3-18 |
企业、广义政府与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及比重 |
||
3-19 |
企业、广义政府与住户部门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及比重 |
||
3-1 |
国内生产总值 |
||
3-20 |
国际收支平衡表(2023年) |
||
3-21 |
202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(中间使用部分) |
||
3-22 |
202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(最终使用部分) |
||
3-23 |
2020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(17x17产品部门) |
||
3-2 |
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|
||
3-3 |
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|
||
3-4 |
国内生产总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3-5 |
国内生产总值指数(1978年=100) |
||
3-6 |
分行业增加值 |
||
3-7 |
三次产业和主要行业贡献率 |
||
3-8 |
三次产业和主要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|
||
3-9 |
地区生产总值(2023年) |
||
就业和工资 |
4-10 |
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数 |
|
4-11 |
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和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(2023年) |
||
4-12 |
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|
||
4-13 |
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|
||
4-14 |
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|
||
4-1 |
就业基本情况 |
||
4-2 |
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(年底数) |
||
4-3 |
分地区就业人员数(2023年底数) |
||
4-4 |
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(年底数) |
||
4-5 |
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和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(2023年底数) |
||
4-6 |
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(年底数) |
||
4-7 |
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(年底数) |
||
4-8 |
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|
||
4-9 |
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|
||
价格 |
5-10 |
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类指数(上年=100) |
|
5-11 |
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12 |
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13 |
分行业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1 |
各种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2 |
各种价格定基指数 |
||
5-3 |
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(2023年)(上年=100) |
||
5-4 |
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5 |
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(2023年)(上年=100) |
||
5-6 |
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7 |
分地区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8 |
按工业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5-9 |
分地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上年=100) |
||
人民生活 |
6-10 |
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|
|
6-11 |
农村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|
||
6-12 |
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13 |
农村居民按东、中、西部及东北地区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14 |
农村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 |
||
6-15 |
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|
||
6-16 |
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 |
||
6-17 |
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指数 |
||
6-18 |
分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19 |
分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(2023年) |
||
6-1 |
全国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|
||
6-20 |
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|
||
6-21 |
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(2023年) |
||
6-22 |
分地区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(2023年) |
||
6-23 |
分地区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(2023年) |
||
6-24 |
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25 |
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(2023年) |
||
6-26 |
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|
||
6-27 |
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(2023年) |
||
6-28 |
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(2023年) |
||
6-29 |
分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(2023年) |
||
6-2 |
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30 |
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31 |
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(2023年) |
||
6-32 |
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|
||
6-33 |
分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(2023年) |
||
6-34 |
分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(2023年) |
||
6-35 |
分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(2023年) |
||
6-36 |
中西部22省(市、区)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3 |
全国居民按东、中、西部即东北地区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4 |
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 |
||
6-5 |
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|
||
6-6 |
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|
||
6-7 |
城镇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8 |
城镇居民按东、中、西部及东北地区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|
||
6-9 |
城镇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 |
||
财政 |
7-10 |
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(2023年) |
|
7-11 |
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(2023年) |
||
7-12 |
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(2023年) |
||
7-13 |
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(2023年) |
||
7-1 |
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 |
||
7-2 |
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收入项目(2023年) |
||
7-3 |
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(2023年) |
||
7-4 |
各项税收 |
||
7-5 |
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(2023年) |
||
7-6 |
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(2023年) |
||
7-7 |
中央财政债务余额情况 |
||
7-8 |
按部门划分的外债总额头寸 |
||
7-9 |
外债风险指标 |
||
资源和环境 |
8-10 |
供水用水情况 |
|
8-11 |
分地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(2023年) |
||
8-12 |
主要城市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(2023年) |
||
8-13 |
分地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(2023年) |
||
8-14 |
主要城市废弃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(2023年) |
||
8-15 |
分地区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情况(2023年) |
||
8-16 |
主要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情况(2023年) |
||
8-17 |
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情况(2023年) |
||
8-18 |
分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情况(2023年) |
||
8-19 |
主要城市噪声监测情况(2023年) |
||
8-1 |
土地状况(2023年) |
||
8-20 |
分地区耕地面积 |
||
8-21 |
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(2023年) |
||
8-22 |
分地区森林资源情况 |
||
8-23 |
造林面积 |
||
8-24 |
分地区草原建设利用情况(2023年) |
||
8-25 |
分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(2023年) |
||
8-26 |
分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(2023年) |
||
8-27 |
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 |
||
8-28 |
森林火灾情况(2023年) |
||
8-29 |
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 |
||
8-2 |
主要河流基本情况 |
||
8-30 |
突发环境事件情况(2023年) |
||
8-31 |
地震灾害情况 |
||
8-32 |
主要海洋灾害情况(2023年) |
||
8-33 |
管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(2023年) |
||
8-34 |
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(2023年) |
||
8-35 |
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 |
||
8-36 |
林业草原投资完成情况(2023年) |
||
8-3 |
河流流域面积 |
||
8-4 |
主要矿产储量(年底数) |
||
8-5 |
主要城市平均气温(2023年) |
||
8-6 |
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(2023年) |
||
8-7 |
主要城市降水量(2023年) |
||
8-8 |
主要城市日照时数(2023年) |
||
8-9 |
水资源情况 |
||
能源 |
9-10 |
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|
|
9-11 |
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 |
||
9-12 |
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 |
||
9-13 |
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 |
||
9-14 |
分地区用电量 |
||
9-15 |
发电装机容量 |
||
9-16 |
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 |
||
9-17 |
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|
||
9-18 |
人均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|
||
9-19 |
分地区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|
||
9-1 |
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|
||
9-2 |
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|
||
9-3 |
综合能源平衡表 |
||
9-4 |
石油平衡表 |
||
9-5 |
煤炭平衡表 |
||
9-6 |
电力平衡表 |
||
9-7 |
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|
||
9-8 |
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|
||
9-9 |
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(2022年) |
样例数据:
包含内容:
全部数据下载链接:https://download.csdn.net/download/samLi0620/90073964

魔乐社区(Modelers.cn) 是一个中立、公益的人工智能社区,提供人工智能工具、模型、数据的托管、展示与应用协同服务,为人工智能开发及爱好者搭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。社区通过理事会方式运作,由全产业链共同建设、共同运营、共同享有,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发展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